张恩源,江门市马江人,未婚,1949年生,1962年患病,于同年住进开平市玲珑医院,从此过上了与世隔绝的孤独的生活。
据他讲述,当时还是集体吃大锅饭的时候,年仅13岁的他也需要跟其他人一起下地劳作才有工分。一个13岁的孩子,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还在父母的庇护下在某小学里憧憬着长大后要干嘛干嘛的时候,但他却是没有了这个机会,更要独自承担生活里的一切。因为麻风病这个在当时令人恐惧的字眼,他们几乎都没有离开过玲珑医院,而常年的辛苦劳作,难免会有个伤风感冒什么的,当时医院提供的药物也很有限,缺医少药的他们都是靠村里一些年纪大点的病友教一些土方法或者硬抗着。渐渐的积劳成疾,他的右脚掌出现了溃疡恶化的现象,并开始萎缩,于1977年做了截肢手术。
此后,失去了右小腿的他并没有因此沮丧,因为没有能力承担制作假肢的高昂费用,他在病友的帮助下买了材料,自己做了条简易的“假肢”(用铁皮做个筒,再塞些海绵),勉强能够支撑着站立,直到后来专门针对麻风病的特效药问世,病情得到了控制,在医院的帮助下政府部门给做了假肢,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段时间后,新装的假肢也渐渐的损坏,张叔说当时他找过医院的医生,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但医院的医生却没有人会修,当时给他们安装假肢的单位也不愿意提供免费的维修服务,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捣鼓。因为假肢的不合适加上残肢没有知觉,很快又出现了溃疡。
直到2004年,汉达的工作团队来到了这里,经过了解评估之后给村里的几位有需要的康复者制作了新假肢,张叔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张叔还接受了汉达的邀请成为了汉达通讯员,曾多次参加过汉达举办的各种活动和会议。张叔叔说,到了汉达以后,认识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康复者和各界的热心人士,而且至今还有好多都保持着联系。
2006年,张叔的左脚也出现了溃疡,虽然很小,医护人员也告诉他经过休息和护理能够愈合的,可是由于之前留下的心里阴影,张叔还是在众人的反对下做了截肢手术。2012年初汉达的流动假肢工程车,开到了玲珑医院,并在现场为张叔等10几名康复者制作安装了新假肢。大家都很高兴。
张叔还告诉我们,现在村里10几个康复者都截了肢,有的人连怎样穿脱着都不懂,而他因为使用了多年有些经验再加上汉达的一些培训,所以其他人都会找他帮忙解决一些小问题,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打电话到汉达假肢组华仔寻求帮助。2012年4月,汉达流动假肢团队前往湛江地区为康复者制作维修假肢时,张叔也跟着一起去,因为他双腿都使用假肢,也能给其他康复者很多鼓励,并且在安装现场为他们培训假肢穿戴示范和自己的使用心得,使一些对假肢使用有担心的人增加不少信心,并承担假肢组的后勤工作,到医院附近市场买菜,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并保证我们团队一日准时的三餐,在那次的工作中我们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有他们的后勤保障-----我们安心的工作。
张叔很健谈也很乐观,当谈到他的家人时,他说家里还有兄弟,只是自己多年不曾回去了,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自己也不想给家人带去更多的麻烦,而如今在村里能够为其他康复者在使用假肢时做些指引和帮助,大家相处的也很开心,也不用担心因为假肢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因为汉达现在对假肢问题维修护理很及时。政府有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我们康复者,我现在活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