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橡胶林深处,3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彼此依存|一起关注观珠康复村

发布时间:2022-06-16

2022年过半,疫情管控和暴雨轮番来袭,我们必须“现场开展”的康复村长者服务,自然是受到不少影响。


6月中旬,行程一再调整,终于完成了茂名、阳江和江门地区的走访。这半个月来,我们去到了9个康复村探访老人,带去轮椅、防护鞋、坐便椅等防残护理用品,送去油米等生活物资,还为老人们举办了几场生日会、趣味运动会等康乐活动。

再次听到大家的欢声笑语,自然颇感欣慰,但,也有心头挥之不去的“难题”。


这次走访中,最困难的,是茂名电白区的观珠康复村。


观珠村位于国道旁一片橡胶林深处,不仅信号极弱,且岔路口繁多,即使是有着20多年经验,探访过无数次该村的罗司机,都需要不断下车勘察路况,寻找准确的方向。离开主干道,经过20分钟的颠簸,终于看到村口披着汗巾的吕伯。


如今,村里只剩下3位老人,吴伯73岁,陈婆婆78岁,吕伯82岁,大家相互依存,相互作伴。吴伯和陈婆婆腿脚都不便,日常得依靠助行器才能走动,外出采购生活用品的工作,只能落到年龄最大的吕伯身上。



到村里时,吴伯正在用自建的炉灶煮着饭菜,炉灶周边布满黑垢,与锅中的菜成鲜明对比。见到我们,吴伯微笑着揭开锅盖说:“把瘦肉白菜豆腐一起炖,很好吃”。还记得上一回到访时,老人吃的基本是白粥和青菜,今天这一顿,对他们来说已是比较“丰盛”。淳朴的他们,随后便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吃饭。


村里连着的两排平房,房间倒是不少,只是都已人去楼空,康复者回家的回家,去世的去世。特别是疫情后,社会探访寥寥无几,3位老人的村子更显寂寥。


听到我们在外面的声响,隔壁陈婆仗着小板凳,慢慢挪出来了。


去年她还能拄着拐杖行走,如今身体越来越衰弱,要么靠着板凳一寸寸挪动,要么靠吕伯帮忙用轮椅推着走。

到访前,我们特意了解了村里的需求,吕伯反映说陈婆婆需要小尺寸的轮椅。考虑到她身材瘦小,我们特意准备了儿童款的过来。到现场,没想到她的手脚都已萎缩无力到这个程度,哪怕有合适大小的轮椅,也不能自行使用。


要实现她日常在村里的的自行活动,看来只能借助轻便的滑板车了,唯有回去后再制作或采购。由于无法邮寄,后续再让附近的义工带进村里。


只要没有大病或意外,3位老人相互照顾,还能勉强度日。吕伯年轻时在药房干过,会开药、打针,处理简单的病,他就是另外两位老人的护工、医生和护士。

村里有吕伯专属的“药房”,但第一眼看着更像仓库,杂乱的房间里仅有个年份已久的木架子,上面摆放着各种常见的药品、听诊器、吊瓶、支架等医疗用品。看着杂乱无章,但对于高龄,又缺乏照护的他们来说,这药房相当重要。



房间里还摆放着一辆老式自行车,那是他们除了手机外,与外界联通的唯一工具。吕伯就是骑着它,到镇上去采购生活用品和药品。82岁的老人了,要是遇上刮风下雨,加上那段颠簸的泥路,困难可想而知。


这偏远的麻风康复村,即使联系到司机,也基本不愿进来,出去看病相当困难,要是在村里突发疾病和意外,风险非常大。


随着康复者年龄增长,离世,像电白观珠这样,只剩下不到5人的麻风村,将会越来越多。河源龙川,83岁的袁伯1人居住在山头;惠州龙门康宁村,双目失明的苏伯,得靠另外两位康复者照看;普宁甘石径,村长罗汉松双腿穿假肢,仍担任起这个3人村的村长……


这些少人、偏远的村子,对比数十人的麻风村,更需要得到帮助,而现实中,他们却更少受到社会的关注。





汉达常驻广州,需要顾及全省近40个康复村,因此难以及时、全面地回应到各个村的需求。让人欣慰的是,这几年来,不少村子都有了当地固定的探访者,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关系。



在此,我们诚挚发出倡导:


如果,您是茂名地区的社会组织、义工团体、或是志愿者个人等,有意为电白观珠康复村的3位老人提供持续的帮助,如不定期的探访,必要时的接送外出,送诊等(老人都是没有子女的五保户,看病住院免费),欢迎与我们联系。(020-32236742)


守护最后的麻风康复者老人,愿有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