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韩国的三个麻风康复村,竟是大众梦寐以求的养老圣地

发布时间:2017-05-30

我国渐入老龄化社会,不仅中老年人,就连现在的青年人,都开始谈论起延迟退休、养老照顾等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们的养老体系尚在摸索当中,而上周,在韩国,我们见识到了某种幸福的晚年生活——韩国的三个麻风康复村,竟是大众梦寐以求的养老圣地。


在韩国小鹿岛国家医院的邀请下,汉达的三位工作人员及云南康复者核心领导小组成员杜大叔到访了韩国,除了与小鹿岛医院、台湾乐生疗养院的代表们共同分享探讨彼此的服务经验外,还参观了3个韩国代表性的麻风康复村。



3个村有着各自的历史和模式,但其中对人的关怀,对历史的尊重是共通的。麻风曾经是世界的卫生和医学难题,但在麻风病早已被证明是低传染性,并可短期治愈的今天,因为国情差异,各国对于麻风康复者的照护也不尽相同。


几天的走访下来,不仅杜大叔,就连汉达的三位同事都讨论起,三个不同的康复村,你最想在哪一个养老?


01

圣拉萨路村

关键词:天主教 无障碍


位于韩国仪旺市的圣拉萨路村(St. Lazarus Village),距离首尔约25公里。仪旺市是著名的绿色城市,群山环绕,而圣拉萨路村就位于比邻市镇的山脚下,依山而建,村民驾驶电动车,下一道斜坡就能轻松穿梭往返于市镇与圣拉萨路村的居所间。


从名字便可得知,圣拉萨路村是一个由天主教组织运营的机构,现居住着35位康复者,年龄最大的已达106岁,30位全职人员让康复者的照护比例近乎达到1:1。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与贯穿整个生活区间的无障碍设施。室外是平整的路面和随处可见的扶手,室内楼层间也有无障碍通道联接,住所楼下,停靠着一排自驾电轮车,康复者能自由开着出村逛街;不能驾车的,也会有专车接送!



参观期间,我们偶遇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叔外出归来,他热情地和我们云南领导小组代表杜大叔握手,并给我们演示如何驾驶他的爱车!



护理室内使用的是定制的椅子桌子和手足护理辅助工具,能自由移动、调节高度。



盥洗室铺了防滑地砖,自动冲水马桶和洗手盆旁,都安装了扶手。



整洁干净的公共食堂,每桌都会精心放一盆花。对于行动不便的康复者,也有送餐服务。



在圣拉萨路村,除了日常居所、生病或康复护理的医护室,还配备了娱乐活动空间、祷告室、教堂、理发室、健身室,环境和设施不比城区的差。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选择有单门独院的独立居所,行动能力受限和减弱时,也可以选择两三位同室,方便照顾!对于那些空置的独立居所,则会对外公开出租,公众能把这里当成度假村,短租和长租均可。



1975年落成的圣母圣心教堂,能容纳近600人,窗玻璃上有双拐和橄榄枝的特殊图案,喻示经历身心磨难的麻风患者和康复者对和平世界的向往。每月,这里都有康复者及村外公众共同参与的集体祷告。


纳骨堂


在圣拉萨路村,年老照护、生病照顾自不用说,逝后的安葬也一应俱全,有专人负责纳骨堂的工作,每月1号,全村还会一起为逝者祷告!工作人员说,因为圣拉萨路村对康复者的“后事”有妥善安排,因此住在这里的人都能安心。除了纳骨堂,村内的专属遗体火化设施也正在建设当中。


02

益山农场

关键词:村民自治 开放


相比起环境设施完善的圣拉萨路村,位于益山市的益山农场,更像是一个聚居了康复者的自然村落,准确来讲,算是一个开放的小镇了。

离开高速主干道,大概15分钟车程,便能抵达益山农场。路口处都是“注意来往轮椅和残疾车”的标识,同行的Minjeong女士说,除了这些指示牌,这里和韩国普通乡村无异。一下车,便感觉到一股异味随风飘来,路旁大片种植了洋葱和大蒜,还有养殖,都是这个小镇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接待我们的是村长金先生,西装和领带穿得一丝不苟,会议室桌面上早已整齐摆放好了饼干和饮料。金先生介绍,益山这里可算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麻风康复村”了,近1000名康复者、他们的子女、以及未曾患过麻风的普通居民共同居住在这里。


益山农场建立于1948年,最多时曾经生活着1700名麻风患者和康复者。如今,这里已发展到第三代人,虽然不少后代已经搬走,但大部分依然生活在这里。在1969年以前,益山农场由政府进行管辖,金村长回忆说,1961年到1968年,前韩国总统朴正熙当政期间,政府曾颁发政令,规定结婚的康复者必须做节育手术,这是他们最痛苦的一段回忆。


1968年以后,政府把管理权及周边土地的所有权,都交付到康复者手中,他们开始了自治,以养殖和种植为生,因此外界都习惯把这里成为“益山农场”。金村长是这里的第二代居民,经过选举成为了第26任村长。


图中穿西装者为村长金先生

由于益山农场面积太大,无法一一参观,村长带着我们乘车走访。沿途经过医院、学校、商店、健身悠闲娱乐中心、教堂等,村里还有2个敬老院,生活着250位老人,也有由政府修建的住宅区,并聘请了专门的看护人员每周上门服务两三次,帮助洗衣服、洗澡,陪伴看病就医。


在这里,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400美金的生活补助,加之2011年时,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养殖而向村民“回购”土地的“巨款”,Minjeong女士笑称,这里不少居民都很富有!

03

小鹿岛国家医院

关键词:国营 养老圣地


小鹿岛国家医院,是现时韩国收治麻风病人的唯一一所医院,同时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康复者疗养院。去年,小鹿岛刚刚迎来了100周年的建院纪念日。

小鹿岛是韩国最南端的高兴郡的一个离岛,因俯瞰外形像一头小鹿而得名。小岛距离岸上最近的“鹿洞”镇仅仅600米,如今已有桥梁架设期间,常年有游人及志愿者探访。


上岛不久,就被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繁茂而不杂乱的花草树木,明显有着悉心的规划,偶然看到有驾驶着电轮车的康复者走在路上,怡然自得。小鹿岛最多时有着约6000名患者和康复者,现在还有500多位康复者居住在岛上的7个村庄中,医护人员及行政人员达到200多人。

在这里的康复者,可以说是过上了幸福生活,有安全舒适的居所,房前屋后种种草养养花;生病或难以自我照顾时有人照顾和看护,或驾着爱车在岛上医院就诊;商店、咖啡店、健身室等场所让生活更多彩更便捷;闲来无聊,还可以到岛上的球馆打打门球,或者到海边垂钓;或者培养点小兴趣,写书法,玩音乐,加入乐队不时外出巡演一番;能力所及的,还可以担当社区事务,服务社区、照顾他人……


除了生理照护,小鹿岛的精神文化建设及文化保育,是最值得学习的。


探访当天上午,由康复者组成的“海鹿艺术团”,为我们带来了萨克斯、口琴和小号的合奏,几位老人家演奏时的认真和专注,让人印象深刻。此外,他们还组建了一个“门球”队(Gate ball),岛上也建设了一个专门的门球馆供老人们锻炼和练习,并有专业教练指导技术。艺术团和门球队,每年都会代表小鹿岛受邀到公众中巡展或参加比赛,推动康复者的社会融入。



如今岛上很好地保存着12处文化遗产,大多数建于1935到1957年间,包括曾经的监狱、学校、尸体解剖室、灯塔、粮食仓库等遗址。为了保护建筑,只有其中5处对公众开放参观。


不刻意修复,只作墙体加固,保持原有风貌。在小鹿岛,这些建筑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那个年代的那些故事,医生、康复者们生活过的即将坍塌和消逝的房舍,都被极力保护着……


韩国政府对麻风这段历史的珍视,在小鹿岛麻风博物馆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多媒体、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变得更有活力和感染力。全馆分为两层共600平方米,并由康复者组成的讲解小组亲自导览。



博物馆对于这段历史的回顾,最早追溯到了15世纪,入口处便是横跨7个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年鉴。


人权馆中的模拟监狱,墙上写满了被关押的病人的申诉,据说是来源于真实故事。



这个父母与子女见面的画面,在博物馆的沙画、油画、以及历史照片中多处可见。在麻风病未被证实为低传染性之前,岛上的病人及他们的子女被要求分开居住,每个月只能见一次面。画面中,父母面向海岸站成一排,孩子则背对海岸,为的就是避免海风把病菌吹向孩子。


各年代药物展示。即使是被证实为无效及愚昧的药物,都被客观展示出来。



病人昔日的生活用品及特制的辅助用具。


康复者书画作品


定向声音体验装置。站在喇叭下,小鹿岛的海浪声、导盲杆触地的声响、病人的音乐演奏传来,用听觉还原历史场景。


博物馆对于麻风历史的展示,并没有局限在病人和康复者身上,更没有对苦难的渲染,对谬误的隐藏,除了历史文献、康复者制作/使用过的旧物,生活场景还原、文艺作品展示,我们也看到了一段医疗历史、政策变迁史、政府/公众/媒体对待麻风病人和康复者的不公事件记载……导览的康复老人说,只要有人来,无论几个,都会尽全力去讲解,只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麻风知识,记得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04

小鹿岛麻风论坛

关键词:社会融合

小鹿岛医院的国际麻风论坛今年已是第五届,汉达与台湾乐生疗养院,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了这次会议,就“如何通过文化艺术、体育运动促进康复者的社会融合”为议题,大家分享了彼此的经验。小鹿岛和乐生疗养院作为国家医院,在很多硬件设施、福利保障提供上,是汉达无法比拟和复制的,而在促进“社会融合”上,大家却能相互学习借鉴。


来自云南康复者领导小组的杜大叔,作为第一个发言的嘉宾,讲述了他二度发病,结婚又离婚的曲折经历。加入汉达的核心领导小组,让他从封闭、苦难中摆脱出来,发挥所长,帮助他人,在自我实现中重新找到人生的价值,心态和生活都焕然一新。杜大叔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传达出康复者自助自强的重要性。



结合过往的工作经验,汉达广东云南两地的同事,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如何根据康复村发展现状,分析挖掘康复者、康复村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从内部文化营建,到推动村民走出去,在迈步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共融。



康复者孔先生是小鹿岛“海鹿艺术团”团长,同时是博物馆导览小组的一员。他给我们分享了艺术团的组建过程及精彩的演出经历。艺术团在小鹿岛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及社会融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