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缅怀张月玲女士

发布时间:2018-11-16



2018年11月9日,汉达创始人杨理合教授遗孀张月玲女士于家中辞世,享年84岁。张月玲女士是杨理合教授的好伴侣好战友,陪伴其奋斗在中国麻防第一线,为汉达的创办和康复者的权益贡献卓越。



谨以此文悼念张月玲女士。

                       ——陈志强


悄悄的您离开了我们,就像您往常的风格,不愿意去惊动他人,不愿意去烦扰别人,却永远地心怀着他人。多年来,您都一直在为他人着想和付出,默默地支持着杨教授的工作,杨教授的事业。哪怕是在杨教授走后,您仍然心挂着汉达,心挂着每一位汉达人,每一位康复者。如果说您有所愧疚的话,那可能就是您经常跟我说起的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经历了更多的艰辛,但您却将无数的麻风康复者从困难中解救出来。


1960年杨教授张月玲夫妇加入麻风队伍赴潮州,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在无数受到您的关爱和支持的人当中,我也算是非常幸运的一位。自走出校门,便遇见了杨教授和您。杨教授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位严父,对我工作上严苛要求,逼迫着我从一个对英文目不识丁的英语文盲,变成能够熟练的应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及引领我从一名医生转变成一位公益行动者;而您更像是一位慈母,关心得更多的是我的生活,我的健康。


记得每一次见到您,您都会关切的说“小陈,你又瘦了。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经常出差,吃饭一定要定时,别老是熬夜。”这些话,就像我每次见到母亲也会听到的一些话语。这让我觉得,我是多么的幸运,多了一位关心我、关爱我的母亲。


1961年8月,皮研所年轻伙伴在潮州西湖。前排右一为张月玲,二排中间者为杨理合。


当然,您心怀的并不只是您所熟悉的小陈、小张,而是更多千千万万的康复者们。虽然,您并不经常到各个康复村中,但正是因为有您的支持,杨教授才能无后顾之忧的走遍千山万水,去了解麻风病人和麻风康复者的疾苦,为他们带去关怀、鼓舞和支持。


1985年听马海德号召,举家南迁广东


记得又一次,杨教授带着我,还有其他几位医务人员,到西藏送知识送医疗,我们一去就是4个多月。那时,杨教授已经是60高龄。您虽然抱着关切和担忧,但您知道那是杨教授的理想和使命,您也就义无反顾的支持,只是偷偷的叮嘱我“注意照顾好杨教授,一定要确保老同志安全回来”。


当杨教授决心为改变康复者的命运,创立起汉达时,又是您用行动给予了最关键的支持。在整个社会谈麻色变,视麻风康复者为猛虎,对他们唯恐避之而不及之时,是您用您的慈爱将他们迎回自己的家,让康复者住在家里,把阳台腾出来变成了汉达第一个办公室。我想,杨教授用他的信念和理想创立了汉达,而您却用慈爱为汉达提供了温暖的摇篮,让汉达能够得以滋养和成长。


1995年12月在新大地宾馆汉达成立预备会


多少次,我们遇到了各种困境,遇到了许多挫折,您都会给予我们鼓励,为我们排忧解难。虽然,您并不是汉达团队当中的一员,但您却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们,当团队遇到挫折,甚至是分歧时,您会深入团队,与每一位成员沟通,用您的关怀和引导,让汉达团队再次凝聚,充满力量。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您越来越少到汉达和大家一起面对困难和分享成功的快乐,但您仍然一直心怀着汉达,挂念着汉达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在报纸、杂志、电视,只要看到任何与汉达有关的信息,您都会第一时间的打来电话,或者先收集起来,再找时间与大家分享。定期去拜访您,向您汇报汉达的近况,听取您的意见和建议,都已经成为我们一种不由自主的习惯,因为我们一直都需要您的鼓舞和引领。


2016年9月汉达二十周年庆典上留影


您走了,让我觉得突然失去了某种依靠,但我们相信您的精神仍会一如既往的陪伴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相信您一定能够在天堂与杨教授相聚,请您代向杨教授汇报汉达的近况,汉达人也将坚守信念,为他老人家未竟的事业继续努力!


祝您一路走好,早日与杨教授相聚!


2005年4月9号金婚50年留影